[导读]:不止一位妈妈发现,自己的宝宝特别会出汗。汗巾经常不一会儿就湿透了,换都换不及。晚上睡着很久了,头上背上还在冒汗;也不止一位家长问我:这是出虚汗吗?是湿气太重吗?是
不止一位妈妈发现,自己的宝宝特别会出汗。汗巾经常不一会儿就湿透了,换都换不及。晚上睡着很久了,头上背上还在冒汗;也不止一位家长问我:“这是出虚汗吗?是湿气太重吗?是缺钙吗?是孩子肾虚吗?……”如何应对宝宝多汗?那么小药泥先生卢叔叔来和大家好好谈谈这个问题。
什么样的出汗,不正常?
其实,有一些出汗,家长不必大奖小怪。随着天气转暖,出汗自然会增多,加上孩子新陈代谢比较旺盛,排汗也相对会多一些。要分清楚“实汗”和“虚汗”,孩子汗多,到底是正常还是不正常。
什么是正常的出汗呢?在炎热的环境中、运动时、或者喝一些温热的汤水时,身体都会自然而然地排汗,而气温正常、静坐休息时,汗也就收住了。这种出汗就是正常的,尤其到了湿气重的春夏季,适当让孩子出出汗,其实是有好处的。

当孩子有以下这些情况,就属于“出虚汗”了:
⊙ 同一环境中,别的孩子都不太出汗,他却汗出不止;
⊙ 睡着以后,头部、背部出汗特别多,醒来以后就不出汗了;
⊙ 没有大的运动,只稍微动一动就满头大汗;
⊙ 经常会有胃口不好、手脚冰凉、疲倦乏力的症状。
孩子虚汗,到底是哪儿“虚”?
在很多人的认知里,下意识觉得出虚汗多半就是“肾虚”造成的,孩子肯定也如此,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补补肾。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。
1. 虚汗,从“阴阳失调”开始
中医学认为,汗乃阴液,由阳气蒸腾而成,从体表腠理而出。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《临证指南医案·汗》中说:“阳加于阴谓之汗……是阳热加于阴,津散于外而为汗也。”简单来说,汗就是以阳气为推动力,将需要排泄的阴液通过皮肤腠理排出。
所以,汗液的生成和异常与阴阳关系最为密切。分析小儿多汗的原因,要从阴阳失调入手:
⊙ 阳气作为原动力,在出汗这个过程中不断被“消耗”,一旦汗出过多不受控,阳气也随之变得虚弱。
⊙ 阳气犹如水库闸门,控制汗液的“流量”,其一旦虚弱,汗液也会变得没有束缚的乱跑,造成体内阴液流失过多。
长期以往,孩子的身体就阴阳两伤,疾病也就随之而来。

2. 五脏中,和心、脾、肺关系最大
首先,心虚才是多汗的主因。
心主血,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。汗又是化生于阳气,通过心中阳气的鼓动、温煦、蒸化作用,血液渗出脉外而为汗。
因此,汗的异常,与心的功能特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——
当心气虚、心阳虚时,汗液的正常疏泄就失去了有效“监督”,汗就不断流出来;
而当心阴不足时,不能制约阳气,心火就会上亢产生虚火,再加上睡眠时卫气入里行于阴,助长阴分的伏火,夜晚出汗就更加严重。
其次,多汗与脾虚、肺虚也有关系。
肺主皮毛、脾主肌肉,而汗液正出现在孩子的体表皮肤肌肉。
从脏腑生理功能来看,肺主气、脾主统血,气虚则卫表不固,血为气之母,血虚则加重气虚和卫表不固,自然无法“锁住”汗液。